和兴配资 40人两周仅剩3人!俄军血泪教训揭示:收台之战必须避开这些致命战术_伤亡_无人机_坦克
《40人两周仅剩3人!俄军用血泪给解放军提了个醒:收台绝不能这么打》
太惨了!一支40人的俄军步兵排,在短短两周的战斗后,竟只剩下3个人存活。这样的伤亡数字,实在是让人心头一紧,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,这场冲突不仅是二战后欧洲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战争,很有可能也是近年来伤亡最严重的战争。
不久前,俄罗斯战地记者深入乌克兰东部前线,采访了一支突击小分队。该分队的步兵排长透露,他们在14天的战斗中遭遇了惨重的损失。当初这个步兵排里一共有40人,可经过这14天的战斗,就只剩下了3人,伤亡率超过92%。曾经在二战时期所向披靡的苏俄式装甲洪流,为何在俄乌冲突中似乎“不灵了”?这其中,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。
在二战和冷战时期,坦克在平面陆战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。那时候,反坦克炮要想摧毁一辆坦克,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炮弹,这也使得坦克成为了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武器装备。但如今,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无人机不仅制造成本低,还赋予了单兵实施精确打击、击毁坦克的能力。几百万美元的坦克,能够被一名操作员操控的无人机轻易击毁,这大大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模式。而且,随着俄乌两军无人机数量的不断增加,甚至在打击单兵目标时都能出动无人机,这无疑是导致双方伤亡巨大的重要因素。
展开剩余65%同时,无人机的出现大幅提高了战场的透明度。哪怕是商用无人机,都能进行实时侦察,迅速发现敌方的具体位置、调动情况和后勤布局线。俄乌两军对战场的感知能力、对敌方目标的掌控能力,都远非传统军队可比,这也使得双方面临极大的伤亡。
回顾俄罗斯军队的历史,其战术风格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一直以来,俄罗斯士兵具有承受极度伤亡而不投降的韧性和品质,但俄罗斯军队的战术比较呆板,经常出现无谓的牺牲和海量的伤亡,可以说俄罗斯军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海战术的“老祖宗”。伤亡惨重一直是俄军的传统。
例如在卫国战争时期,1941年德国发动“巴巴罗萨”计划入侵苏联,到9月20日德军就在基辅附近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,苏军损失近66万余人。接着德军进攻莫斯科,此时苏军已损失近200万人的兵力。在1944年白俄罗斯的五次突击战役中,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苏联红军竟然损失了50多万人,而德军损失仅为苏联红军的十分之一。
在1945年苏军对柏林奥得河畔的泽劳高地进行正面突击,虽然最终突破防线,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阵亡官兵高达3万人,受伤21万人,有837辆坦克被摧毁,被击伤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达1653辆。诸多战役表明,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时期的战术水平表现普遍不佳,与德军存在明显差距。
这种正面强攻、战术单一的作战方式,在现代战争中显然已经行不通。而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台海局势,台军也装备了大量的无人机等无人装备。如果我们在收台行动中采用类似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不佳的战术,或者重蹈苏联军队过去战术呆板的覆辙,那么很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解放军从建立之初,就创建了自己独特的作战思想。1947年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,成为我军以劣胜优、以弱胜强的军事奥秘所在,并一直保持至今。在未来收台行动中,我们必须充分借鉴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,绝不能采用那种高伤亡的作战方式。
一方面,我们要在无人机等无人装备的数量和技术上取得优势,另一方面,也要大力发展反无人机技术。同时要发挥我军灵活多变的战术优势,避免陷入战术呆板的困境。未来的战争必然是AI的战争、无人化的战争,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,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,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,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。
发布于:山西省富利来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